《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第二卷导读

2023-10-07 10:46:22 来源: 被阅读1312次


  《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第二卷,收录了习近平总书记最重要、最基本的著作,集中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生动记录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立发展历程,全方位展现了这一思想的重大意义、科学体系、核心要义、实践要求,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权威教材。

  一、著作的丰富内容

  (一)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新方位、时代新变化、实践新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1.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与本质特征。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与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很多特点和特征,但最本质的特征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我们一定要认清,中国最大的国情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什么是中国特色?这就是中国特色。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制度是我们自己的,不是从哪里克隆来的,也不是亦步亦趋效仿别人的。

  2.把握总目标总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3.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告诉我们,党和人民事业能不能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取决于我们能否准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要矛盾、确定中心任务”。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着力点,就是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4.统筹协调推进两大布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两大布局”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有机统一,“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回答了从哪些领域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问题,“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回答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实施路径问题。

  5.全面准确贯彻基本方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即“十四个坚持”。这“十四个坚持”是: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全面从严治党。这“十四个坚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深刻回答了新时代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时代课题。

  (二)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围绕解决现代化建设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根据新的实践对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统一战线、外交等各方面作出新的理论概括和战略指引,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

  1.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明确提出: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党的二十大把高质量发展明确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进一步凸显了高质量发展的全局和长远意义。我们要深刻认识到,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本路径;是确保现代化建设能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根本支撑;是以安全为前提的发展,是推动现代化建设行稳致远的重要保障。

  2.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现代化建设规律和未来发展大势的深刻洞察与把握。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我们必须完整准确全面把握“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的战略意义、科学内涵和实践路径,大力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集聚人才第一资源、激发创新第一动力,筑牢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3.人民民主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应有之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应有之义。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这一阐释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民主的内在机理、时代特征、价值旨归,是马克思主义民主政治理论在新时代的聚力表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关键是要把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充分发挥出来。”要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充分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建设更高水平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为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汇聚磅礴力量。

  4.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法治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我们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法治道路,建设中国特色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围绕保障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面推进国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必须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5.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一重要论断,为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我国文化发展设定了奋斗目标、作出了战略部署。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培铸“根”“魂”、融通“古”“今”、兼修“内”“外”。

  6.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有效调动经济发展的各种要素,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为民生建设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7.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我们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

  8.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强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准确把握国家安全形势变化新特点新趋势,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我们要坚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科技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统筹外部安全和内部安全、国土安全和国民安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统筹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夯实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基层基础,完善参与全球安全治理机制,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

  9.把人民军队建成世界一流军队。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如期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加快把人民军队建成世界一流军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要求。”这一重要论述反映了党在新时代的强军事业,谋的是民族复兴伟业,布的是富国强军大局,立的是发展安全之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强军思想为指引,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强军、人才强军、依法治军,提高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战略能力,人民军队就一定能有效履行新时代使命任务,谱写强国强军事业新篇章。

  10.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准确、坚定不移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坚持依法治港治澳,维护宪法和基本法确定的特别行政区宪制秩序。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制度体系,落实中央全面管治权,落实“爱国者治港”“爱国者治澳”原则,落实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坚持贯彻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牢牢把握两岸关系主导权和主动权,坚定不移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11.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营造和平国际环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党,也是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党”。我们始终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努力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三)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从制定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开局破题,以党的政治建设统领党的建设各项工作,打出一套自我革命的“组合拳”,找到了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为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提供了坚强政治保障。

  1.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必须“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系列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重要论述,主要包括11个方面内容: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坚持党的政治领导、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政治信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严明政治纪律、涵养政治生态、把好选人用人政治关、防范化解政治风险、提高政治能力。

  2.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回顾党的奋斗历程可以发现,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历经艰难困苦而不断发展壮大,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我们党始终重视思想建党、理论强党,使全党始终保持统一的思想、坚定的意志、协调的行动、强大的战斗力。”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必须久久为功、常抓不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炼就‘金刚不坏之身’,必须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不断培植我们的精神家园。”“健全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工作体系。”    

  3.不断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制度治党、依规治党,以党章为根本,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完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增强党内法规权威性和执行力,形成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发现问题、纠正偏差的机制。健全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完善权力监督制约机制,以党内监督为主导,促进各类监督贯通协调,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增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实效。”

  4.全面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党的力量来自组织,党的组织建设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实现党的全面领导、推动党的事业发展的重要保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组织体系建设为重点,着力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着力集聚爱国奉献的各方面优秀人才,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任人唯贤,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5.坚持以严的基调强化正风肃纪。我们党是靠革命理想和铁的纪律组织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以严的基调强化正风肃纪。”这是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保证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对进一步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纪律建设作出的战略部署。必须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把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长期坚持下去。

  6.坚定不移打赢反腐败攻坚战持久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开展了史无前例的反腐败斗争,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打虎”“拍蝇”“猎狐”多管齐下,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开辟了党的自我革命新境界。习近平总书记告诫全党“绝不能有松劲歇脚、疲劳厌战的情绪”。要时刻保持反腐败政治定力,坚持严的基调不动摇,以彻底自我革命精神把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

  二、著作蕴含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

  (一)必须坚持人民至上。

  我们要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形成人民所喜爱、所认同、所拥有的理论,使之成为指导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二)必须坚持自信自立。

中国的问题必须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由中国人自己来解答。我们要坚持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以更加积极的历史担当和创造精神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新的贡献,既不能刻舟求剑、封闭僵化,也不能照抄照搬、食洋不化。

  (三)必须坚持守正创新。

  我们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实践发展,以满腔热忱对待一切新生事物,不断拓展认识的广度和深度,敢于说前人没有说过的新话,敢于干前人没有干过的事情,以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

  (四)必须坚持问题导向。

我们要增强问题意识,聚焦实践遇到的新问题、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国际变局中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

  (五)必须坚持系统观念。

我们要善于通过历史看现实、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好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宏观和微观、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的关系,不断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提供科学思想方法。

  (六)必须坚持胸怀天下。

我们要拓展世界眼光,深刻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积极回应各国人民普遍关切,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作出贡献,以海纳百川的宽阔胸襟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推动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

  三、著作的重大贡献              

  (一)为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原创性贡献。

  这部著作贯通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贯通历史、现在、未来,贯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领域,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原创性丰富和发展。主要表现为新时代观、“两个结合”、方法论和现代化理论四个方面:确立观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方位的新时代观,总结“两个结合”作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论,提炼以“六个必须坚持”为核心的原创性世界观方法论,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

  (二)为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这部著作使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主脉和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内在贯通,用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激活了中华文明的强大生命力。这部著作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要求,深刻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思想精华、鲜明特质,进一步明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根基和命脉的时代价值,标志着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达到了新的历史高度。这部著作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不断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今时代焕发出蓬勃生机和独特魅力,标志着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文化自觉达到了新的历史高度。

  (三)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事业作出了世界性贡献。

  这部著作洞察世界发展大势、把握人类前进方向,以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等及其伟大实践,实现了对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写出了科学社会主义新版本,开拓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展现了一幅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图景,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独立自主探索现代化道路提供了全新选择。这部著作站在真理和道义制高点,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超越了零和博弈、强权政治等陈旧思维,凸显了全人类的共同命运、共同利益、共同价值追求和共同责任,为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指明了人间正道,极大增强了人类社会追求更加光明未来的信心和力量。

来源:湖南党校报

联系我们 | 网站帮助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淮北市委党校 皖ICP备11006903 技术支持:相王科技
地址:淮北市烈山区沱河东路269号 网 址:http://www.ahhbdx.com

皖公网安备 34060002020004号